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康师傅与张裕一直是我心目中国内管理最强的消费品公司。它们的强,是因为他们都有一支强有力的“地面部队”----康师傅有三万名销售人员,张裕也有好几千名,这些人分布在全国各个角落,能管这么山高皇帝远的员工而不出乱子,还能有效的激励并监控,可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
如今,掌控终端已成为快销品行业的一个时尚名词。终端不能失控这是必须的,但不一定得让自己的人去直接掌控。回过头来想,国内两个最赚钱的快销品公司都是不直接掌控终端,一个是茅台,根本就不管渠道不管终端,另一个则是娃哈哈,550亿销售,只有5000名销售人员,终端的事全由经销商搞定了。

自己做终端,经销商只管垫资与配送,或将所有一切全扔得经销商,这两种做法孰优孰劣?真的很难说。

为什么要自己做呢?无非是两条,一是让别人做容易乱套,认为自己亲自做更好,二是认为这块利太大,给别人赚不合算。康师傅与张裕自己做得都不错,尤其张裕,净利率奇高,比其竞争对手长城要高出差不多一倍。

但自己做一定比经销商做得好吗?经销商的利益与公司不一致,很多时候不听话是事实,可自己的销售分公司不也是山高皇帝远,就一定处处为公司利益时时拼命干吗?真的很不一定。

晚上我比较了一下康师傅与娃哈哈的净利率,康师傅去年420亿收入,近30亿净利,约7%的净利率,比统一之流高出很多。但再看看娃哈哈,去年550亿收入,85亿净利,15%的净利率,差异如此之大,让人吃惊。娃哈哈没有具体报表,原因很难细化,但两者的经销模式之差肯定是重要因素,康师傅那3万人一年10亿的人工费肯定是原因之一。不是说这3万人没效益,而是说,娃哈哈可能通过合理的经销商管理方法做到了这3万人需要做的事。

今天听一哥们讲,“诺贝尔”磁砖的老板就特善于选经销商,而不喜欢开直营店。他的理由是,在当地找一经销商,是当地人,在当地的潜在资源是无法估量,如果让他们一家子的生计与分销生意完全相关,再加上适当的激励,一定会发挥潜在资源效益,一定会将当地市场做深做透,一定会比我自己去做强很多。

我相信这话,我相信有自主权的经销商一定更有创造力,更有积极性。我同时相信,娃哈哈正是充分利用了这一点。给经销商放权,明确权限(区域、品类、规则等),经销商该干什么,该如何干,其实是不用教的,相反,只要明确守规则且做好的好处,不守规则做不好的的后果,问题都解决了。

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是,几乎所有的快销品公司,如家乐福沃尔马这种所谓的KA都是不经过经销商由公司直营的,只有娃哈哈,由娃哈哈付进场费后,依然由经销商做这块业务,并同KA、经销商签订相关促销协议。不与经销商争利,每个经销商都能过很好的日子,娃哈哈能保证这一点,另一个有争议的公司双汇也是能保证这一点,因此在娃哈哈与达到争端中,在双汇陷入瘦肉精风波中,经销商都是站在公司一边,这可是一股很强的力量。据说,娃哈哈现在有1万个一级经销商,12万个二级经销商,700万个有效终端,3000万相关人员,这么多人为你所用,这可是很恐怖的数字。

想起海底捞的充分授权的事,突然想,其实无论是企业内部管理,还是对经销商的管理,实际都是一个如何分权的问题。权限大的下属或分销商肯定更有积极性与创造力,但可能难以驾驭或容易出乱子,而权限小的下属或分销商是好管理,不会出乱子,但活力肯定不如权限大的。如可让权限大又不出乱子,这就是分权的学问了。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吕宏亮

吕宏亮

25篇文章 7年前更新

投资是对逻辑假设的验证

文章